為來自20個國家共300+個品牌
取得傲人行銷成績








什麽是小紅書.
截至2025年,小紅書已成為一個每月活躍用戶超過3億的社群平台,其中超過一半的用戶來自消費力更高的一二線城市,年輕世代,特別是90後用戶,在平台上佔據主導地位,比例高達70%。小紅書在使用體驗上與Instagram有相似之處,用戶可以輕鬆創建帳戶並發布內容。除了基本的文字外,還可以利用表情包、動圖、相片和影片等多媒體形式來豐富內容。用戶之間的互動方式多樣,包括按讚、收藏、追蹤等,這些互動為小紅書的社群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促進了多元而活躍的社群生態。
此外,小紅書也從品牌角度出發,巧妙地結合社交模式和電子商務,透過軟性推廣的方式來促進產品銷售。活躍的用戶群體和強勁的消費力催生了小紅書獨特的「種草」文化。在這種文化中,用戶熱衷於分享他們喜愛的產品,並透過詳細描述產品的優點來激發其他用戶的購買慾望。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使小紅書自然而然地成為國內外品牌進軍中國市場的首選行銷工具,為品牌提供了有效的推廣渠道和與潛在消費者互動的平台。

最多被分享的內容主題:
護膚、化妝、飲食、教育

穿搭、明星等內容討論增長開始放緩;反之生活、旅遊、婚嫁、攝影等題材增長明顯

男性每月發文數目高於平台平均,每年也呈現攀升趨勢

中國境外用戶數量頭三地區:
台灣、馬來西亞、香港
小紅書的平台與用戶特色.
筆記與種草文化
研究顯示,中國內地的消費者在購買前對了解產品口碑和是否有熟人推薦顯得非常執著,多達90%的消費者會在選擇網絡上先研究、再購買。幾乎所有小紅書的功能都是以這個目標打造,如購物筆記功能、教程類內容、社群電商社區等。購物筆記囊括素人用戶的購物心得,從品牌、照片、價格、地點甚至是和同區商戶的產品比較都能詳細紀錄下來,關注度和轉發次數夠多的購物筆記,就毫無懸念地成為網民們參考的購物標準。教程類的內容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最簡單直接的購物體驗,「做到這十步,就能成為化妝大師」等快餐形式的短課程與線上商店結合後,便能成功使銷售最大化,也為小紅書的網紅和「種草」文化強化加成效果。
内容演算法
小紅書作為一個內容分享平台,其內容推送模式與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平台相類似,採用演算法來決定向用戶展示哪些內容。這些演算法會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實時熱度、點讚數、瀏覽量、追蹤趨勢以及用戶的個人喜好等,從而向用戶推送他們可能感興趣的相關內容。這種個性化推送模式不僅有助於維持用戶對小紅書平台的新鮮感和黏著度,還能通過不斷延伸相關內容和主題,潛移默化地激發用戶的購物慾望。例如,一位用戶本來只是想了解冬季大衣的穿搭,但小紅書的演算法可能會向她推薦“大衣如何與長靴搭配”的內容,這就在無形中催生了用戶購買長靴的需求,為相關品牌帶來了新的銷售機會。此外,小紅書的內容推送機制還具有促進二次消費的潛力。在上述例子中,用戶在購買大衣和長靴後,小紅書可能會進一步向她推薦秋冬妝容、美容保健等相關內容,從而促成二次甚至多次消費。小紅書平台與線上商店的無縫銜接也大大簡化了消費者的購買流程。用戶在被內容“種草”後,可以直接在小紅書平台內完成購買,這種便捷性無疑進一步刺激了消費,釋放出巨大的線上經濟潛力。
内容不再是女性專屬話題
小紅書在成立初期擁有“女生專屬種草平台”的稱號,但發展至今,小紅書的用戶群體正在經歷顯著的變化。事實上,小紅書的男性用戶從2013年小紅書成立之初的個位數,至2022年便快速增長至30%,男性31-50歲群體中更在最近的一年內錄得了爆發性的30%增長,成為線上消費的新主力軍,顯示出小紅書對男性用戶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對於新加入的品牌而言,小紅書的發展潛力不容忽視。小紅書的用戶群體不斷擴大,男性用戶的比例不斷提高,內容也越來越多元化。品牌方不僅 關注女性用戶,也開始關注男性用戶的需求,提供適合男性用戶的美妝和時尚產品。這種轉變為美妝和時尚品牌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為什麼你需要Allua
成為小紅書行銷策劃夥伴.
有別於Facebook、Google等大家熟悉的操作環境,小紅書有著獨特的生態體系和操作指南,對最剛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品牌來說,要快速消化申請和閱讀教學資料所需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是不少的挑戰。
與小紅書官方合作
Allua已為不少香港、台灣及海外客戶與小紅書官方協調,從而取得品牌帳號及官方認證,並協助品牌每年完成官方要求的審核程序。
從零到一
申請成功後,Allua也會逐步帶領客戶成立品牌的線上商店和開始內容發佈的規劃,包括所有文字和多媒體素材的製作。對非內地企業來說,要了解內地市場的消費者習慣和喜好並不容易,Allua的專業團隊能幫助客戶發佈原創性、圍繞搜索關鍵詞、且貼合受眾生活需求的內容。
定期檢討成效
Allua亦也會客戶需求開始廣告投放活動與推薦和策劃與KOL的合作機會,並已季度或年度的區間標準為客戶提供最新的平台和用戶數據,如最新的節日行銷活動、官方的活動推廣號召等,為品牌內容策劃過程提供有利的洞察報告,保持品牌在海量內容中的可見性。